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将于 10 月 26 日访华,作为默茨政府中首位访问中国的部长级官员,瓦德富尔这次的任务并不轻松,主要目标之一在于说服中方放松关键矿产出口限制。然而明明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在稀土问题上有求于中国华星配资,瓦德富尔却在出发前大放厥词,大谈台海问题和乌克兰危机。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一方面,瓦德富尔妄议台海问题,一边声称德国 "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另一方面却强调台湾海峡货物自由流动的重要性,声称 " 必须避免暴力改变台海现状 " 的条件。另一方面,瓦德富尔提及俄乌冲突,声称他将呼吁中国利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华星配资,推动俄乌和谈。
将中国内政与 " 全球贸易繁荣 " 强行挂钩。这种表态完全无视台海和平的真正威胁来自 " 台独 " 分裂活动与外部势力纵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早已明确回应,"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 ",德国的不当置喙无疑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红线。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华星配资
俄乌问题上的表态同样暴露其逻辑混乱。瓦德富尔声称 " 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对俄罗斯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却对自身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行为避而不谈。事实上,中方自危机爆发以来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还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而德国一边拱火递刀、一边对中国施压的做法,才是冲突持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更值得警惕的是,瓦德富尔一边声称德国政府希望同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和良好合作,脱钩不是正确的策略,但另一边,德国正试图在产业链领域对华设防。在科技领域,德国追随美国脚步,对中企参与 5G 建设设置壁垒,却又抱怨中国在芯片供应上 " 不够灵活 ",最近,德国方面甚至声称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而这被许多人视为"核选项"。

德国在对华议题上自相矛盾的表态,本质上还是因为战略短视,真正破坏供应链稳定的,是挑起贸易战的美国,默茨政府若看不清这一现实,继续在经济利益与政治站队间摇摆,最终只会陷入 " 两头不讨好 " 的境地。
中德关系的底色本是务实共赢。中国连续多年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大众、奔驰等德企在华累计盈利数以千亿计;中国稀土产业也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德关系 " 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有着强劲内生动力 "。瓦德富尔的访华之行,本应是修复互信的契机,而非传递政治压力的场合。

对于德国而言华星配资,如果真的想要推进与中国的关系,就该摒弃双重标准,正视合作本质。若想获得稀土供应保障,就应尊重中方的管制主权;若想深化经贸合作,就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若想解决供应链问题,就应摒弃 " 脱钩断链 " 幻想。唯有将中国视为平等合作的伙伴而非防范对象,才能让中德关系回归理性轨道。
亿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