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歼-10CE与PL-15在印巴冲突中的出色表现,许多网友开始讨论为何外贸版的歼-10C已经搭载了PL-15导弹维嘉优配平台,而全球唯一的歼-15重型舰载机却仍旧使用PL-12导弹。实际上,歼-15挂载PL-12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PL-15导弹的有效使用需要搭配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数据链系统,以支持超视距的锁定与中继制导。而早期的歼-15(即非歼-15T版本)搭载的是基于歼-11B衍生而来的1493型机械扫描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约为160公里,这样的探测能力无法充分发挥PL-15超过200公里的射程优势。
另外,歼-15在进气道下方的挂载点因主起落架结构(其自锁机构的鼓包设计有所增大)需要向内偏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型空对空导弹的挂载兼容性。PL-15的弹翼设计(尾翼翼展达450mm)需要与折叠技术相结合,而早期的歼-15或许在这方面尚未进行优化,进而影响了其在实战中的运用。
展开剩余70%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PL-15的最大射程依赖于预警机或舰载雷达提供的中继制导。在此方面,辽宁舰和山东舰通常依靠直-18Y预警直升机进行作战支援,然而,直-18Y的探测距离仅在150到250公里之间,这种能力显然不足以支撑PL-15导弹在全程中导引。如此限制,使得歼-15在远程制空作战的能力大打折扣,未能充分展示其潜在优势。
虽然新的弹射型歼-15T配备了倾斜安装的雷达天线,其新型AESA雷达的理论探测距离可达到440公里,然而在广角探测模式下,其实际的有效探测范围依然仅有约200公里。这意味着,歼-15T的PL-15导弹射程优势未能得到真正的利用维嘉优配平台,导致在战斗中难以占据主动权。直至2025年6月,关于歼-15T挂载PL-15的实弹图像逐渐浮出水面,意味着相关技术整合已进入成熟阶段,同时也表明空警600舰载预警机与歼-15T的协同作战能力逐步加强。
此外,另一个因素是海军以往曾装备了大量的歼-11BH和歼-10AH等机型,因此在弹药存储上有着庞大的PL-12库存。PL-12系列导弹,例如射程达到120公里的PL-12AE,足以满足大多数常规作战需求。更重要的是,PL-12的单脉冲火箭发动机在加速性能上优于PL-15的双脉冲发动机,这使其在近距离空战中反应更加迅速。通常,在日常的演习训练中,以消耗旧式存货为主。今年,辽宁舰在西太平洋的演训中,日本媒体拍摄到的歼-15起降画面中,依然挂载着PL-12导弹。
随着福建舰的正式服役,歼-15T及空警600也将陆续上舰,PL-15将正式成为舰载的标准配置。结合PL-10格斗弹的搭载方案(如2025年6月曝光的挂载方案),将能够覆盖中近距离空战的各种场景。未来,随着射程超过400公里的PL-17超远程导弹的服役,歼-15T在重型挂载能力上也将具备与这类导弹相兼容的能力,形成与歼-35的绝佳搭档。未来的舰载机编队将形成一张多层次的火力网实现“PL-17超远程狙杀、PL-15中距压制、PL-10近距格斗”的综合作战能力,从而显著提升航母战斗群的制空能力。
因此,以前歼-15未能挂载PL-15的原因,主要是受限于航电系统、作战体系及库存弹药等因素,而并非技术上的缺陷。随着歼-15T及空警600的服役,PL-15现已逐步迈入舰载实战部署的阶段。
发布于:天津市亿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